平顺县马彦青25年坚守山区做贫困患者的

扎根山区农村基层一线,在乡镇卫生院医生岗位上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工作,渡过了25个春秋。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贫困山区。国家启动“健康扶贫”惠民工程以来,他更是以一名医生的职责和操守,在给山区老百姓看病治病的同时,为他们健康脱贫送去了福音。他就是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卫生院医生马彦青。   “建档确实下了功夫”   马彦青出生于年,是平顺县龙溪镇人,年随父亲学习中医,后到山西职工医学院学习,毕业后,于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基层卫生院从事临床工作。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马彦青为建立规范的健康扶贫档案,经常加班加点到晚上12点甚至凌晨1点是常态。他在看病治病的同时,整理健康扶贫资料是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为采集全乡人口和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卫生状况信息,他深入农户家调查,建立乡院、村、户履约服务对象   “为避免贫困患者盲目外出住院治疗,我主动入户宣传,就病情与他们沟通,毕竟我们也必须要执行分级诊疗政策,医院就诊负担和贫困户的经济损失。”马彦青说,他还不定时对慢性病住院患者进行跟踪回访,进行病后指导。由于他宣传和服务到位,老百姓都懂健康扶贫政策。患医院治疗,这不但解决了群众的就医困难,还让贫困患者真正享受到国家健康惠民好政策,很多因病致贫、返贫患者走上了健康脱贫之路。“我要为他做一面锦旗”农村难,农村苦,医院存在硬件和软件上的差距。马彦青医生扎根山区、吃苦耐劳、不计个人得失从医25年,对病人耐心细致入微,患者称他是信得过的“贴心人”。东沟村的贫困户桑秋珍,患高血压、糖尿病20余年,马医生每年最少四次要到她家跟踪随访,进行医疗和生活指导。有一天突然晕倒了,村上住着的人用尽了各种办法,没有把人弄醒,估计是出了大问题了,便给马医生打电话,不到半小时,他来了,初步检查,说是血压太高晕倒了,简单处理后,医院,听着简单,其实那天路上有冰,车难走,北秋房到东沟要走一个大陡坡,车下不去,他是一路滑着,一路摔着交,无任何怨言。“真的,我们很感动呀!马医生对我们太好了,我特别相信马医生。”桑秋珍说。梯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金栓,70岁,患有腰间盘突出,卧床多年,离乡卫生院15里。马彦青每次去他家都要带去他急需的药品,并且,每月扛着大米和食用油,有时还带着钱去慰问他,已成为他的惯例。他踏着崎岖山路,遇雨雪天还冒着山体滑坡和翻车的危险,“马医生真好,总是关心我,这么远的路,还拿这么多的东西,每次来为我做检查,胜过自己亲人,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他才好,我要为他做一面锦旗!”王金栓发自内心感激说。由于这里离乡卫生院路途遥远不方便,马彦青每次来,都给住在这里的乡亲们做检查,履行签约服务。“他是业务骨干、多面手”马彦青刚参加工作时在龙溪镇卫生院,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卫生院整体情况差,甚至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马彦青利用自己的所学,和同志们一道积极改进就诊环境,一边提高业务知识,一面加强医务人员素质教育,在短短三年时间,龙溪镇卫生院有了生机,年门诊人次余人次,住院余人次。卫生院的喜人变化与马医生的付出分不开。后来他又调至离县城最偏僻的杏城镇卫生院工作,卫生院人员少,导致设备闲置,无法满足居民体检工作。他便自购书籍,自学了检验、B超、心电图诊断等技术,主动承担起辅助检查科室。医院医务骨干和多面手。年,因工作出色马彦青被县卫体局提拨为虹梯关乡卫生院副院长,成为副院长的他,主动挑起卫生院大梁,给患者看病治病、体检、拍片子到健康宣传、对村卫生所进行指导、督查公共卫生、……,在平顺县虹梯关乡卫生院到处都能看到马彦青医生忙碌的身影。近几年,全院门诊业务量他一人占到了90%,他尽力既让患者治好病,又不多花钱。医院人少,技术力量有限,有时对患者病情不能果断作出判断,他就通过远程会诊,与专家共同探讨,对患者及时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马彦青医生是我院业务骨干,为人厚道,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图名、不为利,乐于奉献、为患者服务,确实是一名好医生!”该院院长赵晓东对他如此评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