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团公司市政设计一分院负责设计的南宁市平乐大道综合管廊工程双舱1标段正式竣工验收,标志着这条贯穿五象新区南北向地下“大动脉”有了重大进展,为管廊的投入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宁市平乐大道综合管廊工程主体结构全线贯通,不仅是对项目设计质量及服务水平的肯定,同时也是市政一分院始终坚守“凝聚卓越,筑划未来”集团核心理念的成果体现。市政一分院将继续夯实发展根基,设计更多精品项目,为集团发展贡献力量。
一、项目概况平乐大道综合管廊是南宁市功能最全、埋深最大、断面最多(含单、双、三舱)的国家管廊试点项目,该管廊单舱及部分双舱段设置在东侧后排绿地内,部分双舱及三舱段设置在西侧后排绿地内,北起接歌海路的五象核心区管廊工程,南至金海路,全段呈南北走向,全长约7公里,总投资约8亿元。
(一)入廊管线规模
根据《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及与相关管线单位对接确认结果,入廊管线含10KV、KV高压电力、通讯、燃气、污水及给水五种管线,管廊设1~4层地下结构,分1~3个舱室。
(二)管廊标准横断面
1.单舱圆形断面:内径dmm,外径dmm;
图1圆形单舱管廊内景
2.双舱矩形断面:综合管线舱□×mm,燃气管道舱□×mm,外廓尺寸为:□×mm;
图2双舱矩形断面管廊效果图
3.三舱矩形断面:污水管道舱□×mm、综合管线舱□×mm,燃气管道舱□×mm,外廓尺寸为:□×mm。
图3三舱矩形断面管廊效果图
二、项目特色(一)设计构思及特点
管廊总体规划布局在充分考虑各管线接入与引出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充分把握与沿线用地的关系,在地面凸出构筑物单体设计上,结构型式、外露高度、色调等均与绿地造景坡体、乔木、绿道等环境因素深度融合形成有机整体,将人性化的设计深入到每个细节之中,以提高环境质量,保持环境的整体性与协调性,体现新的生态型规划与设计思想。
图4管廊突出构筑物与周边环境融合效果图
图5管廊突出构筑物与周边环境实景图1
图6管廊突出构筑物与周边环境实景图2
(二)平面衔接设计
平面节点布局以规划为基础,充分考虑周边地块开发、交叉管廊、雨污水管、地铁、外环高速等影响因素,遵循近远结合、就近接入、施工便捷、互不干扰、经济节约的原则进行功能分区布局,在不同分区内设置投料井、出线井、进风井、排风井、变电井、出入井等功能节点,力求达到平顺衔接、主次分明、出入有序、方便实用的效果。尤其在重要交汇节点采用错层、错位避让设计,不仅解决了管线交叉冲突问题,同时也为管线预留了充足使用空间。
图7综合舱标准段实景图
图8综合舱投料井兼进风井BIM模型图
图9综合舱投料井兼进风井内部实景图
图10人员进出井效果图
图11人员进出井内部实景图
图12良玉大道路口三通井内部实景图
图13出线井内部实景图
图14燃气舱投料井兼进风井BIM模型图
图15燃气舱标准段内部实景图
(三)竖向出线设计
沿线引出口的设置对管廊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具有关键作用,为确保管线能平顺接入和引出管廊,根据管廊不同分区埋深,对出线井进行了分类设计,在埋深较大区域设置三~四层地下结构,埋深较小区域设置二~三层地下结构,分层空间作为运维检修平台,平台板内设置出线孔及检修孔,将竖向出线路由与检修路径完全分离,即保证了出线的便捷性,也为后期运维提供了安全保障。
图16出线井内部实景图
三、项目难点本工程入廊管线种类较多,高压电力给水舱、燃气舱及污水舱共建,地处平乐大道绿化精品路线敏感地带,不仅与沿线市政道路、轨道2、3号线、高改速等工程交叉施工,还要面对周边地块基坑开挖、地下管线迁改、频繁的地面交通导改,以及与自来水、供电、燃气公司等相关产权单位交叉作业难题,对设计影响因素较多,施工组织和协调难度极大。
面对错综复杂的设计环境及有限的施工条件,项目组各专业成员积极应对,协调相关单位联合开展专题研讨,充分结合地质情况、现状管线、交通导改、周边项目建设时序等情况,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如静压螺旋植桩技术、现状高压电缆与管廊嵌入共建、周边建筑基坑与管廊基槽同位联合支护等。此外对施工段落进行最优划分,提出分步跳槽开挖施工措施,不仅节约建设成本,同步加快了施工进度,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图17静压螺旋植桩
图18静压螺旋植入拉森钢板桩
图19基坑钢对撑支护俯视图
图20基坑钢对撑内视图
图21管廊标准段主体结构施工
图22周边建筑基坑与管廊基槽联合支护
四、项目意义平乐大道综合管廊即将迎来正式投运,沿线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污水、燃气等管线入廊统一铺设管理,依托五象新区智慧管廊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通过管廊内布设的红外对射报警、传感器、人员定位系统等智能设备,对管廊内部的环境参数、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处理管廊内部报警信息及远程调度工作,可解决电水气资源漏损及因新建、改建、维护各类管线造成的“马路拉链”问题,减少地上空间资源浪费,给市政管线的维护抢修带来便利,提高各管线运行效率,构建扎实城市防护体系,改善五象新区城市宜居环境,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
项目主要人员:
陆华、韩成贵(审核、审定)
欧刚(项目负责)
欧刚(结构专业负责)
夏文强、孙鹏、覃树强(结构专业设计人)
沈能振(道路专业负责)
沈能振(道路专业设计人)
谭浩(工艺专业负责)
谭浩(工艺专业设计人)
谢春盛(电气专业负责)
谢春盛(电气专业设计人)
陆华(暖通专业负责)
邓丁韬(暖通专业设计人)
梁莉莉(预算专业负责)
黄宇佳(预算专业设计人)
(供稿:市政设计一分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