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同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农业、渔业、畜牧业等生产,航空、航海、通信业务都需要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而能让气象工作顺利进行,从而让我们的地球知冷暖明阴晴,离不开他们——日以继夜工作在寂寞太空的气象卫星气象卫星(meteorologicalsatellite):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气象观测系统的空间部分。卫星所载各种气象遥感器,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站。地面站将卫星传来的电信号复原,绘制成各种云层、地表和海面图片,再经进一步处理和计算,得出各种气象资料。气象卫星观测范围广,观测次数多,观测时效快,观测数据质量高,不受自然条件和地域条件限制,它所提供的气象信息已广泛应用于日常气象业务、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大气科学、海洋学和水文学的研究。气象卫星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卫星之一。中国“风云家族”早已声名在外,目前超过国内用户及多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收与利用风云卫星资料。风云系列卫星更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是东半球气象预报的主力。年,时任总理周恩来指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成功发射4颗风云一号、7颗风云二号、3颗风云三号卫星,其中风云系列的单号为极轨气象卫星,双号为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目前风云三号卫星已全面取代风云一号卫星,风云二号亦正被风云四号取代。风云四号则是中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探测谱段和探测要素等方面更胜风云二号。风云一号中国年9月7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云图的清晰度可与美国“诺阿”卫星云图媲美,但由于星上元器件发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后成功发射了四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号)和三颗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经历了从极轨卫星到静止卫星,从试验卫星到业务卫星的发展过程。同时还建立了以接收风云卫星为主、兼收国外环境卫星的卫星地面接收和应用系统,在气象减灾防灾、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目前,我国的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已经进入业务化,在轨运行的卫星分别是风云一号D星(年发射)和风云二号C星(年发射)。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观测组织对地观测卫星业务监测网的重要成员。风云二号风云二号系列静止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计划发射7颗,即风云二号A/B/C/D/E/F/G,两颗试验星(风云二号A/B),六颗业务星(风云二号C/D/E/F/G/H)。从年服役至今的风云二号,可每15分钟进行一次全球观测、每6分钟进行一次区域观测,为中国和世界气候监测及天气预报提供实时动态资料,预报准确率可达90%。风云三号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的技术指标达到欧美最新一代气象卫星水平,可从二维遥感成像到三维综合大气探测,从单一光学探测到全谱段宽波谱探测,从公里级观测提高到百米级观测,从国内组网接收到全球组网接收。风云四号年12月11日零时11分,中国在西昌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卫星。风云四号卫星是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从第一代(风云二号)向第二代跨越的首发星,也是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三轴稳定定量遥感卫星,使用全新研制的SAST平台,设计寿命7年。卫星成功突破了代表国际前沿的高精度图像定位与配准、微振动测量与抑制等2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装载四种先进有效载荷,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风云四号的主用户为中国气象局。卫星投入使用后,可更加精确地开展天气监测与预报预警、数值预报、气候监测。卫星装载的闪电成像仪能1秒钟拍张闪电图,探测区域范围内的闪电频次和强度,在国内首次提供闪电预警。风云四号能每3分钟对台风区域进行观测,可弥补目前在轨卫星云图分辨率不够高的缺点,还将对灾害及环境监测、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研究等提供有力支撑。最后奉上最近两天的天气预报,请注意查收呦:天气预报24小时:晴转多云,南风3-4级,-16/5度;48小时:多云转晴,北风3-4级,-17/8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