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山西长治平顺县,一个辖5镇6乡、个行政村的小县,却隐藏着数量众多的珍贵地上古建筑国宝,还记得之前说过的五代的天台庵么?就是那个被搞错了出生年代的国宝。五代-庙宇-天台庵
还有五代的大云院弥陀殿,就是这个唯一的五代壁画、最早使用普拍枋的实例。五代-庙宇-大云院弥陀殿
还有五代的龙门寺西配殿,就是这个唯一的五代悬山式木结构建筑。五代-庙宇-龙门寺西配殿
除了五代建筑,宋金时期平顺县遗留的古建筑也不少,单庙宇类就有淳化寺、九天圣母庙、佛头寺、回龙寺四座。今天咱们先不说这四座,说说之前说过的龙门寺,之前说过了龙门寺五代时期的西配殿,但是他们家还留着一个北宋时期的正殿和金代的山门,今天咱们就说说这两个宋金时期的建筑。
正殿
山门
年11月20日,龙门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城西北65公里的石城镇源头村北二里许的龙门山腰。
年代: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同光三年(年)
面积:目前围墙围起来的面积0.59公顷,也就是㎡。
布局:
龙门寺龙门寺寺院座北向南,总体布局共分三条轴线,即中、东、西线。每条轴线上又分前后数进院落,沿寺院东南弯延曲折的山间石阶山道攀踏而上,可直达寺院。中线可分四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燃灯佛殿、千佛阁。
东西两侧配以碑亭、廊庑、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僧舍等建筑。其中金刚殿、碑亭、千佛阁早已残毁仅存遗址,其余殿堂保存基本完整。西线可分为五组院落。后三院均为四合院形式,多为清代的僧舍和库房等建筑。东线分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圣僧堂、水陆殿、神堂、僧舍等附属建筑,多为明末清初所建。
建筑形制:
之前说过五代的西配殿了,今天说说宋金时期的山门和正殿。
山门,即天王殿,位居中轴线前端。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昂为假昂,昂下刻假华头子。门内设中柱一列,但门窗均设在前后檐柱上。山门两侧的廊房,其柱额斗栱,梁枋制作手法,与山门类似,具有宋、金时期的建筑风格。
山门背面
中国现存的金代山门并不多见,除了龙门寺外中国应该仅存有高平开化寺()、大同善化寺()、济源关帝庙()、涉县成汤庙()四座金代山门。
山门明间有一朵补间斗栱,为45度、60度斜栱,显系金构
明间补间斗栱里转
背面明间补间斗栱
双下昂五铺作,隐刻华头子,有普柏枋
背面柱头辅作
室内分心槽,柱头置方斗,斗上实柏枋承托四椽栿梁架,结构简明
罗汉枋绕墙一周,压跳置于四椽栿下,泥道重栱
正殿即大雄宝殿,位于中轴线的正中。创建于北宋绍圣五年()。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台基高达1.40米,基前不设月台。明间设门,两次间设窗,背面仅明间设门,可前后穿通。外檐和山面共用l0柱,内檐仅设二柱。前檐四根檐柱及后檐二角柱均为抹角石柱,柱上刻有创修及施主姓名题记。柱头斗栱为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为双抄偷心造。无补间铺作。殿内梁架为四椽栿后接乳栿。殿顶脊兽皆为黄绿琉璃瓦烧制。为成化年间制品。殿宇虽经明、清时期装饰翻修,但从其开间比例到构件的细部做法,均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大雄宝殿正面
大雄宝殿背面
无补间辅作,斗栱硕大
转角辅作
柱头铺作:单抄单下昂五铺作,耍头成昂状,昂为批竹昂,瓜子重栱,令栱上有替木,昂下华头子
山面辅作
殿内梁架
四椽栿
后接乳栿
价值:龙门寺寺史久远,规模宏大。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是仅存的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于一寺的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大雄宝殿,这座北宋的建筑是那样飘逸,在龙门寺这座六朝建筑组合里,显得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