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庙宇龙门寺西配殿

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http://nb.ifeng.com/a/20180423/6523823_0.shtml

简介:龙门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山西平顺县城西北65公里龙门山腰。此地山峦耸峙,峭壁悬崖,谷内夹石凸起,形如龙首,故曰龙门山,寺建于此,名亦因之。创始于北齐天保年间,北宋乾德年间改为今名,明清又局部修葺。

龙门寺前院,由山门、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一般来说,配殿总是次要一些。但龙门寺西配殿悬山顶三开间小殿却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因为它是这里最年长者,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年)至清泰二年(年)之间。它是吾国存留于世的唯一悬山顶五代建筑,也是留存至今的四座五代建筑之一。它筒瓦饰顶,板门槛窗,不事张扬,静静地伫立。

位置: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城西北65公里的石城镇源头村北二里许的龙门山腰。

年代: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同光三年(年)

面积:目前围墙围起来的面积0.59公顷,也就是㎡。

布局:

龙门寺龙门寺寺院座北向南,总体布局共分三条轴线,即中、东、西线。每条轴线上又分前后数进院落,沿寺院东南弯延曲折的山间石阶山道攀踏而上,可直达寺院。中线可分四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燃灯佛殿、千佛阁。

东西两侧配以碑亭、廊庑、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僧舍等建筑。其中金刚殿、碑亭、千佛阁早已残毁仅存遗址,其余殿堂保存基本完整。西线可分为五组院落。后三院均为四合院形式,多为清代的僧舍和库房等建筑。东线分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圣僧堂、水陆殿、神堂、僧舍等附属建筑,多为明末清初所建。

建筑形制:

本篇先说五代的建筑,之后的建筑在各自对应朝代详细叙述。建于五代的西配殿是三开间悬山顶建筑,殿内无金柱,梁枋简洁规整,柱头铺作出华拱一跳,无补间铺作,呈唐代建筑风格。

西配殿位于中线前院西侧,为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创建于五代唐同光三年(年)至清泰二年(年)之间。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明间设板门,两次间设直棂窗,殿内无柱,四椽栿通达内外。柱头不施普拍枋,阑额不出头,栌斗直接座于柱头之上承小栱,出斗口跳,跳头由四椽栿两端砍制而成。斗栱四铺作出单抄,无补间铺作,补间仅设隐栱。梁架简洁,四椽栿直通前后檐。殿顶举折平缓,檐头仅施圆椽,无飞椽。构造简洁,具有唐代建筑的遗风,是我国现存已知的五代时期悬山式建筑。

山面博风板、悬鱼、惹草

阑额不出头,其余脊槫、平槫皆出头

兽面瓦当、圆椽

正脊狮子驼宝瓶

后檐角部铺作,没有彩绘,更显出皱纹密布的老迈

四椽栿

四椽栿直通前后檐,殿内无柱。四椽栿上驼峰托起平梁,平梁上施叉手、蜀柱,托起脊槫。

无普柏枋,让人想起大唐的雄健。栌斗直接置于柱头,呈斗口跳。隔架栱下有短促的替木。撩檐槫下替木一起伸出悬山。

补间隐刻泥道栱

价值:龙门寺寺史久远,规模宏大。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是仅存的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于一寺的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西配殿是五代后唐的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现存同一时期的古建筑中也是独此一例,绝无仅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