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参加会议。中新社发杨华峰摄
中新社长治5月7日电题:(新中国70年)人物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见证人”申纪兰和西沟村的变迁
作者范丽芳
“哪个山上都有我的脚印,哪个山上都有我们的汗水。”初夏,地处太行干石山区的西沟村已被绿树覆盖,耄耋之年的申纪兰依旧身体硬朗,时常去山里转一转,看看她和乡亲们一起栽下的树;一起修好的路;一起创办的企业。
一头短发、一双布鞋、蓝色西装、青色裤子,申纪兰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装扮。她被誉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人”“活化石”。上世纪50年代,她因带领农村妇女劳动并提出“男女同工同酬”而名扬海内外。多年来,申纪兰不断探索山区发展道路,带领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人治山治沟、兴企办厂,逐浪市场经济大潮,“纪兰精神”成为中国农村艰苦奋斗和与时俱进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关键的是思想越来越开放。”申纪兰说。
上世纪50年代,西沟村还是一个山连山、沟套沟的贫困小山村。年,申纪兰嫁到西沟村,婚后第六天便开始下地劳作。
“那个时候,我们妇女和男人一起参加劳动,但是男人劳动一天记十工分,妇女只记五工分,还记到丈夫名下,导致妇女们参加劳动不积极。”申纪兰认为,男女应该挣一样的工分。为此,她组织村里开展男女劳动竞赛,并最终争得男女同工同酬的待遇。
这个在申纪兰看来“很平常”的举动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全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