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脉南段西半侧,有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县,这里就是山西长治的平顺县。这里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和革命老区,全境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土壤瘠薄,干旱缺水。抗战时期平顺县是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朱德、杨秀峰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战斗。虽然当地经济不发达,但是境内文物遗存丰富,有古建筑处,古石刻82处,古遗址10处,古墓葬8处。来平顺县旅游,一定要去看看这里的古老山村。有许多古老的山村就藏在太行山的峡谷或丘陵之间。加之浊漳河又在其中穿行,近水靠山之处,往往就是古人选择建村立庄的最佳地。这里有山有水,植被茂盛,环境优美,因为交通不便,许多村庄反而保留了较多的古代建筑格局和风貌,形成了独有的古村魅力。进入村庄,一座座沧桑的老院子、老房子触手可及。村内干净整洁,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房前树荫下闲坐,一两只土狗卧在脚下,一派闲适的乡村场景。在平顺县东北65公里与河南林州市交界的林虑山,有一座千年的深山古刹,处在百丈悬崖绝壁之上,下面是河南林州市地界,这里就是金灯寺。距离林州石板岩乡有60公里.海拔多米,四面群山环绕,常年云雾缭绕,自古就有“中州之蓬莱,晋豫之奇观,仙境宝地”之美誉。金灯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有大小石窟14个,佛笼37个,摩崖造像余尊,规模宏大,雕造精美,是山西第二大佛教石窟群。被誉为“太行石窟群”。北周年代,来自河南安阳的芋禅师,法名静真,拜名僧清果膝下为徒,先在著名的悬山寺修行,后又到陕西两当山庵中苦炼,之来他云游四方,夜眠虎穴,以虎为伴。最后登上风景独特的林虑山,心中不胜欢喜,便在这里落脚,创建了金灯寺。金灯寺起初叫宝崖寺,后来芋禅师惊奇地发现每到夜晚,就有两盏金灯由东而西飘入寺内,寺内顿时金光满照,所以便把宝崖寺改名为金灯寺。在寺东面的一个山头叫“起灯山”,寺西不远处的山头叫“落灯山”,传说终归传说,不过住在金灯寺内,每晚不管有无月亮,数米内的东西均可看清,读书写字,穿针引线也不会出错,这就是金灯寺的又一奇观了。由金灯寺林北行数百米便是石塔林,那大大小小的舍利塔有46座。其中最大的是千佛塔。千佛塔为首石雕造塔基呈正六边形高8.8米,中心有石室,内2.25米,镶有石门。门柜均侧刻有字,隐约可辨“坐莲从西至,拽虎自东来”的字样。塔身雕刻着神态各异的佛像一千尊,相传这千佛塔是金灯寺创始人芋禅师的安葬处。每座塔下,都安葬着一位埋没红尘的高僧。大家有没有兴趣去看一下金灯寺的奇景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