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01203/8458713.html大禹庙山门平顺县北社村有座大禹庙,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禹庙规模不大,仅一进四合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依次有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大殿,两侧有夹楼、廊房、配殿、耳殿等。大禹庙在明、清时期多次修葺,有几个碑碣为证,但创建年代均语焉不详,大殿有明显的元代构造特征,所以入选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大禹庙外景大禹庙平常并不开门,由村里的文物管理员拿着钥匙,如果要参观,需要找管理员来开门。在大禹庙山门之外,有一座影壁,大约是清朝或者民国时期建设的,砖雕因在特殊时期人为损坏,已无法分辨出是什么图案来着,只隐约可见水纹汹涌。等管理员来开门的时间,你可以细细地品读一下山门外墙构造以及匾额上的四个字:祗台德先。清代的工匠用砖仿木做的山门构造很时尚,匾额上的四个字,都认识,就是意思不太明确,这是我的第一感觉。后来查了一下手机,才发现,匾额上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读出来至少错了一个字,意思相差万里之遥。祗,读[zhī],释义为恭敬;台,并不读[tai],而是读[yí],释义为我;德、先,两个字就不会读错了,意思也是你理解的那个意思。祗台德先,语出《尚书禹贡》: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如果没有相当的古文学功底,我相信百分之八十的人会和我一样,将“台”读作“tai”。朋友说:都是繁体字简化惹得祸。到也不能全说没道理,但繁体字简化一定不背这个锅,怨只怨自己学业不精。在古文里,“台”就没有“tai”的发音。如今我们读作“tai”的“台”,在古文里是“臺、颱、檯”这样的三个字。大禹庙现存山门建成是清朝建筑,所以根本不会有简化的“台”字。康熙字典翻开《康熙字典》,“台”:与之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书禹贡》,祗台德先。而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台”则只有“tai”的发音与释义。祗台德先,是一个倒装句,意思可以理解为“先祗台德”,就是“先敬重我的德行”之意。因为是大禹庙上的匾额,词义应当与大禹或大禹庙有一定的关系,这才是一般的道理。这样理解,其实没错,这个词还真是为大禹治水而诞生的。在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中有这么一段: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库的物资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恶高下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这里说的正是大禹治水。大禹泉北社村一个太行山里的小山村,并不靠水,修个大禹庙也需要理由的。传说,当年大禹治水途经此地,见这里老百姓吃水困难,便停下来帮助寻找泉脉,打出了一口泉井,当地百姓将其称作“大禹泉”,因此就在泉井旁建起大禹庙以志纪念。大禹庙门口右边真有一口水井,是不是大禹所凿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认定这就是大禹为了老百姓吃水所凿的井,并一直纪念他,也与山门匾额上的“祗台德先”相吻合吧。近些年在井的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书“大禹泉”三个字,似有画蛇添足之嫌。哎,这也是老百姓的朴素思想,由他去吧。门口正对的影壁被破坏的严重,为什么匾额上的这几个字却毫发无损呢?不知道你想到没有问这样的问题,其实,我是想让你有这样的疑问的。因为我已经有了答案,就等你问了。为人民服务在那个特殊时期,一切旧东西是都要被砸烂的。老百姓为了保护下来这几个字,采取了暗渡陈仓的办法。在原来的字上面糊上泥巴,重新写了“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因此老的匾额就这样被保护下来了,直到近几年才把后来糊上去的泥巴拆掉,露出“祗台德先”的真面目。祗台德先,为人民服务。以德服人,朴素的思想,总是这么神奇的相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