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3
“光头山,乱石沟,冬季雪花卷风沙,夏季洪水如猛兽。”这是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的老人们,对半个世纪前西沟村的描述。
那时“西沟”是44个自然庄的总称,太行山上最贫瘠的地方。也是在那时,西沟人靠着勤劳的双手,从植树造林、搭坝造地开始,拉开了改造西沟的大幕。
村里边种树是老传统,从我爷爷那辈就开始了。刚开始的时候,这里的坡是光坡,山是乱石山,土地少。老百姓为了解决温饱,开始搭坝造地。可是下雨的时候,地都被洪水冲了,老一辈就提出,想把坝和地都保住,就要先种树。对面这个山原来也和这边一样,是荒山。经过两三代人的努力,现在都种上了树。
数十年间,栽树的执念在西沟人身上接力传递。如今,站在西沟山头眺望,已是满目苍翠。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也从原来的2.1%增至87.54%。
树长起来了,地保住了,庄稼能成活了,老百姓的温饱也有了着落。
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村集体搞了铁合金厂、鑫海冶炼、磁钢厂、干锅厂。后来因为是高耗能企业,所以被关停了。当时正巧赶上县里林业局招人荒山造林,我从小受西沟影响,就去报了名,经过林业局培训,组建了造林队,开始了荒山绿化。
尽管现在依旧在和树打交道,但常永红的目光已不仅仅是为西沟增绿,还要为西沟人增收。
前几年为了环境,主要是种常绿树种,现在套种了经济林树木,大面积种植山桃、连翘这些当地常种的品种,经济效益相对也提高了。现在合作社有20多个人,多的时候三四十人,有60%是贫困户。他们来种树一天可以赚到一百二三,全年干下来能收入两三万块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坚持植树造林,不仅让荒山变青山,也给西沟村引来了游人,招来了客商。
这是原先村里的铁合金厂,现在村里在这里建了农家乐和麻油厂,已经看不出铁合金厂的面貌了。西沟本身是个红色旅游的地方,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每年五一、国庆的时候最火了。
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到迈入新时代,西沟人用勤劳的双手与不懈的意志,让曾经的“破西沟”由荒变美、由穷变富。
近年来,我们推进产业转型,一是旅游,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二是农副土特产品加工,比如沙棘汁、核桃露、党参产品等;三是纺织品生产,引进了太子龙服饰、纪兰潞秀这些企业。现在我们村年产值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元。
监制:柴海亮晏国政刘云伶
文案:徐伟刘杨涛柴婷武斌
制作:吴银冰武斌
摄像:徐伟崔艺铧
配音:张力文
新华社山西分社
新华网山西频道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