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4.html
西湖旁边,杭州北山路84号院的这栋小楼,是新中国制度建设的一个历史地标。从年12月到年3月,毛泽东领着一个小组在这里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北山街馆区的门口。图片来源:新华网
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年12月24日,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前往杭州,在火车上,他度过了自己的60周岁生日。28日凌晨,毛泽东到达杭州,住在刘庄。
年1月9日,毛泽东正式开始主持宪法起草小组的起草工作。起草小组的几个成员用两个多月的时间集中研究毛泽东列出的各类宪法参考文件,如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年苏俄宪法,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宪法,年天坛宪法草案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图片来源:“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年6月11日下午,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毛泽东同与会委员共同讨论修改了部分具体条文,并对委员们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黄炎培提出:“关于国歌问题,有人觉得现在的国歌是一个抗日时期的歌曲,已经过时了。我个人意见觉得倒是现在的国歌好。”毛泽东指出:“国歌不必规定在宪法上。不喜欢现在的国歌的人,主要是不喜欢‘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但是如果说‘我们国家现在是太平无事的时候’,那也不好了。现在帝国主义包围得还很厉害,唱一句‘最危险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坏处吧。”何香凝提出:“‘中央人民政府’的名字还是要好。”毛泽东指出:“‘中央人民政府’的名字不要了,太长了。这是上次会议议的,也是反复了几次。初稿是‘国务院’,后来改做‘中央人民政府’,最后又改回来叫‘国务院’。按照外国的习惯,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政府。我们现在的政府多得很,省、县、乡都叫政府,现在宪法草案上规定都改叫‘人民委员会’。我们大家研究了一下,觉得这样可以。全国只有一个政府,即国务院。”
年初,毛泽东在杭州审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图片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宪法的起草,前后差不多七个月。最初第一个稿子是陈伯达一个人写的。第二次稿,是在西湖的两个月。第三次稿是在北京,就是中共中央提出的宪法草案初稿。每一次稿本身都有多次修改,前后总算起来,恐怕有一二十个稿子。毛泽东说:“大家尽了很多力量,反复研究,不厌其详。将来公布以后,还要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宪法是采取征求广大人民的意见这样一个办法起草的。”
山西省平顺县举行的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第一项议程就是讨论宪法草案。人民代表李顺达、申纪兰,他们都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讨论宪法草案。回村后,李顺达利用休息的时间向社员宣传宪法草案。全国各界共有1.5亿多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讨论,他们热烈拥护这个宪法草案,又提出了万余条的修改和补充意见。
参加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步入会场。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大会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新中国的第一部根本大法,它确定以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作为基本原则,确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国体和政体,比较完整地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毛泽东说:“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像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但是,就是到五十年后像个样子了,也要和现在一样谦虚。一百年也不要骄傲。永远不要翘尾巴。”
大会一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中国人民多年以来为新中国诞生而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的历史经验的总结,肯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且用法律的形式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这是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计生家庭维权项目落户哈尔滨,公益律师加入!
来源:知史明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