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皮肤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全文约字,配地图11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对照。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长治市行政区划范围。
春秋时期,今长治市地区属晋国。三家分晋后,先属韩国后属赵国。及至秦朝统一天下,设郡置县,其地开始纳入全国行政区划中。
秦朝上图为秦朝末期。此时今长治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均属上党郡。
长子县(前),秦置,治今长子县西南,为上党郡治。北魏移治今长治市南,北齐废,为延续下来。
壶关县,秦置,今壶关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长治市东南,几经废置迁治,唐武贞观十七年(年)移今址,延续至今。
铜鞮县,春秋晋置,今沁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明洪武初并入沁州为州城,年改为沁县,延续至今。
西汉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长治市境内存在上图九县,均属上党郡。
潞县,西汉置,今黎城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黎城县古县村,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年)改为刈陵县,隋朝改为黎城县。北宋天圣三年(年)迁县治于今址,延续至今。
襄垣县,西汉置,今襄垣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襄垣县东故县村,后几次迁治,金移今址,延续至今。
屯留县,西汉置,今屯留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屯留区古城村,唐武德五年(年)迁于今治,延续至今。
涅县,治今武乡县故城镇;谷远县,治今沁源县;余吾县,治今屯留区余吾镇。此三县在南北朝期间废,不赘述。
西晋上图为公元年西晋时期。此时今长治市境内存在上图九县,分属上党郡和西河国。上党郡治已从长子县迁至潞县。
上党郡,战国韩置,曾治壶关、长子、潞县三地。隋初废,和隋朝中后期的上党郡不是一个行政建制的延续。
隋朝上图为公元年隋朝时期。此时今长治市境内存在上图十县,分属上党郡和西河郡。
上党县,隋开皇时置,今长治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明洪武二年(年)废入潞州为州城,嘉靖八年(年)复置改名长治县。年以长治县城区和近郊析设长治市,长治县年改为上党区,至今。
潞城县,隋开皇十六年(年)置,今潞城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年改设潞城市,年改设潞城区。
绵上县,隋开皇十六年(年)置,治今沁源县北。北宋庆历六年(年)徙治今沁源县绵上村,蒙古至元四年(年)废,未延续下来。
沁源县,北魏建义元年(年)置,今沁源县行政建制的起源。金元光二年(年)升沁源为谷州,蒙古至元初改为沁源县,延续至今。
乡县,北魏延和二年(年)改武乡县置,今武乡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榆社县社城镇,北魏太和十五年(年)移治今武乡县故县乡。后复为武乡县,年移治今址,延续至今。
长子县(后),隋开皇十八年(年)改寄氏县置,今长子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唐朝上图为公元年唐朝时期。此时今长治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一县,分属潞州和沁州。
潞州,北周宣政元年(年)置,今长治市地级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襄垣县,隋朝改名上党郡,唐初复改潞州,且移治上党县。
沁州,隋开皇十六年(年)置,治沁源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复置。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年)并入威胜军,后来的沁州是威胜军改置。
北宋上图为公元年北宋时期。和唐朝时期相比,潞州改为隆德府,辖区有所缩减。
威胜军,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年)置,治铜鞮县,金天会六年(年)改为沁州。
元朝上图为公元年元朝时期。和北宋时期相比,今长治市地区均属晋宁路。
不过元朝三级和四级行政区划并行,实际上此时沁州和潞州作为地级建制依然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上为各县属两州,两州属晋宁路,晋宁路属中书省。
明朝上图为公元年明朝时期。和元朝时期相比,潞州改为潞安府,和沁州同属山西布政司管辖。两者的行政辖区并无大变化,
平顺县,明嘉靖八年(年)灭陈卿起义后置,取“太平顺化”之意,今平顺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清乾隆二十九年(年)废,年复,年又废,年再复县,年再废,年再恢复,来回折腾至今。
清朝在这一带沿袭明朝的行政区划,不赘述。
民国初上图为公元年民国初期。此时今长治市地区均属冀宁道管辖,年废除道制,各县直属省管辖。
建国初上图为公元年建国初期。年置长治专区,辖长治、长子、屯留、武乡、沁县、沁源、襄垣、黎城、潞城、晋城、壶关、平顺、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等县及长治工矿区。
年长治工矿区改设长治市(地级)。年长治专区改名晋东南专区,便成上图为的行政区划。年晋东南专区改置晋东南地区,行政公署驻长治市。年长治、潞城二县划归长治市。
当代随着年撤销晋东南地区,辖县分划长治市和晋城市,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长治市行政区划史,铜鞮县春秋时期建制,延续至今成沁县,其悠久的行政建制历史为长治市现存县级行政机构中的首县。
长治市的地级行政建制则源于北周宣政元年(年)置的潞州,至今已一千四百多年。
不过历史上潞州并不是这一带唯一的地级行政建制。西北部前后两个沁州自成一体,一直存续到清朝灭亡,之后其地级行政建制未再复置。
已完结十七省、市、自治区行政区划史,治学不易,喜欢请多分享,感激不尽。
资料来源: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水经注等正史和地理总志。#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