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平顺,长治久安”,这是明嘉靖年间设立潞安府长治县和平顺县的寓意,诠释了国泰民安最朴实的含义,是家国天下至上的诉求,更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祝愿。这也是贯穿整个历史的一种最高追求,无论过去,还是未来。
因为平顺,才有了长治县治,使潞州升格为潞安府,从而奠定了潞州的府治地位,让沁州、泽州在后来的岁月里或从或次,黯然失色,成全了今日长治,成为晋东南区域中心城市
处于太行山腹地的平顺县城不大,“一脚油二三里,半个县城已见影”。但是,要想领悟到平顺的美景和人文内涵,就不是一脚油的那么简单,毕竟,这方土地太深厚,深厚的足以承载半部中华史。
“平顺人,靠山犟。”正是这种犟强,才有了时而蜿蜒于云端时,而穿山而过的太行天路。那条条横穿绝壁的挂壁公路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对艰难低头的体现;也正是这种犟强才有了让太行精神更充实的西沟精神。西沟精神是平顺人民面对大自然的艰峻为建设家园所展现的一种众志成城。
八百里太行的最美风景有多美,平顺就有多美。如果说高山流水江山如画,那连贯于其中的原生态村落和庙宇就是这画的灵魂,让这泼墨山水多了份灵动和色彩。
无论是抬头望天低头见水,如桶环绕的井底村,还是山环水绕、群山耸峙的霓虹村,甚至众峰相携、奇峰绝壁的羊老岩,都峭壁千重,似刀削斧劈,展现着人文潞泽太行山的醉美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长长短短的石板巷,高高低低的石台阶,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的石屋子,还有那门口的石碾子,整个村子充满粗粗犷阳刚,和山外的世界如同两重天。夕阳西下,屋顶炊烟袅袅,等待着归来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天生活让人摆脱尘世的困扰,来这世外桃园,享受这山水环绕、诗情画意人文潞泽的那份田园静心。
与世无争的村落、时光斑驳的古建、柔美秀丽河流、相映成趣的大山构成了漳河谷沿岸的长达二十公里的上启唐宋、下至明清的木构建筑群,不断代成系列的完整展示中国千年间不同时期的古建风格和人文特色,如同时光之轴,山水间再现一个个隐世的村落和一个个座座巍然静怡的庙宇。
这里可以看山望水,感受中华山河的魅力;这里也可以看历朝古建,14处国保携同众多省保和千处民居古建展示了中华千年间的农耕文明的发展和民间信仰的消长;这里还可以感受那民俗风情,无论是历代躲避战乱隐居大山还是山下河南、山东、河北逃荒定居于此的形成的一个个山庄窝铺,都有自己别样的风俗人情,这就是平顺的独特魅丽。从原始粗犷的石板屋到那青砖包土甲的四合院再到中西合璧的高墙大院,你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大山隔绝了外界,但是大山更让这里不知不觉的成为一座活的永存的博物馆。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不经意间遗留在世间的那大唐的天台庵携带着一种来自盛世的丰腴之美,风雨千年风雨原汁原味;五代十国的纷争让大云院那海内唯存的壁画在时光里浅唱,似画师驻足方未离开;耸峙在云山雾海的金灯寺让历代风韵不变,悯天怜人独自幽叹;那禅意十足的龙门寺在岁月里波澜不惊,普渡着方外众生;那穿越历史静静呆在深山一角,似成未完却有宋人涂鸦的三晋第一大碑,让时光在这里停滞;气势恢宏的九天女娲宫则以旧貌新颜展现着本土信仰的久经不息的旺盛。
这些集历代木、石、瓦、雕、画等匠人们的智慧大成的国宝们,以其独特的中华传承告诉我们尽管这里地处深山,‘却没有落下任何一个时代记忆,自唐五代十国至宋元明清,再到民国都在这里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的遗存,感受中华文明的伟大魅力。
无论是在那鸡鸣三省的上马村,还是在那飞瀑流云的红旗渠首侯壁村,望着那一线通幽的峡谷,看着那碧波荡漾的深潭,喝着甘甜可口、四季流淌的山泉,听着那古老的人文传说,无不被这奇峰秀谷所折服。
顺着那蜿蜒于云端的羊肠坂道,一路盘亘,忐忑在玉峡关的花园梯,那陡峭如梯的山路,四周是危崖绝壁,心惊肉跳。天高云淡,若不是古道留痕,谁知古人商旅艰辛?唐王追窦王、李白登太行、大禹错凿沟引漳、百里滩魏豹留村等史实传说让这山、这水、这座座村落和古建更充满传奇。
邻家有女初长成,作为上党的后花园,昔日养在深闺无人识,如今越来越多的美景被天南地北众多的驴友发现并传播,让更多的人慕名而来。在太行山之巅,见识中华山河的壮丽,感受中华文明的沧桑。
横穿太行群山的长平高速、长安高速,让天堑变通途,大道通天,车行如捷,让山里山外变得更加便捷。相信以后的平顺如同纪兰精神一样,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见证,更会融入这个世界参与时代的互动,让传奇延续,让未来充满传奇。
天下平顺,长治久安。
部分图片来自半山云雾半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