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贫困的平顺答卷山西长治平顺妇联

决胜贫困的“平顺答卷”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年2月27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批准平顺等16县退出贫困县,标志着平顺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决胜贫困,脱贫梦圆。对于平顺县,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减贫脱贫实践:年以来,全县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由40%降至0.26%,脱贫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三类退出指标全部达标。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平顺县把决战完胜脱贫攻坚作为奔向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

“全县上下要强化‘交总账’和‘军令状’意识,坚持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不动摇,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不变,决战完胜工作劲头不减,坚决打好现有问题整改‘歼灭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在年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市委常委、平顺县委书记吴小华号召全县党员干部要乘势而上,奋勇向前,全力保障脱贫攻坚成色与质量,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彰显“主力军”担当“展作为”

“爸爸,我知道您工作有多忙,忙到没有按时规律地吃饭,忙到瞳孔里布满血丝……但您务必要做到爱自己。”平顺县扶贫开发中心副主任赵惠明女儿的一封“写给爸爸的信”刷爆了朋友圈。

“爸爸经常加班,有时连续几天我都见不到他。”女儿赵家祺说,父亲忙完工作如果太晚就不回家休息了,会留在单位办公室,因为他不想惊扰家人休息。

“扶贫工作是辛苦,但只要看到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累也值得!再说也不只我辛苦,所有扶贫工作者都是这样。”赵惠明扶贫政策学得细、参得透,大家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问题,也都愿意向他请教,他被单位同事称为“业务知识小金库”。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赵惠明一年到头是忙扶贫,尽心尽力、奔走忙碌、挑灯夜战……每一个山村都留下了他的脚印,办公室的每一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平顺,无数个和赵惠明一样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以担当干事诠释使命和初心,以“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平顺县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奋进,大力弘扬纪兰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勇做扶贫路上的“排头兵”。

“要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持‘四个不摘’,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主动作为,顽强奋斗,集中力量巩固脱贫成果。”平顺县委副书记、县长秦军对全县三级干部下了“总攻令”。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平顺县成立脱贫攻坚总指挥部,把全县划分为四个战区,分别由县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担任战区总指挥,严格按照“五级书记”抓脱贫要求,构建起了以主体责任为“龙头”,以“一部四区”、党的建设、干部帮扶、资金保障、激发动力、动态调整、监督检查为“龙骨”的“1+7”组织保障体系,凝聚起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脱贫攻坚指挥部发挥指挥调度作用,统筹全县各方扶贫力量,打攻坚、打硬仗。各级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联户党员认真执行精准帮扶联动机制,切实开展驻村帮扶“六大行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脱贫产业、补齐民生短板、推动政策落实,力求将各项政策红利转化为扶贫成效。

在脱贫攻坚中,一大批勇于作为、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涌现出来,在他们的带领下,许许多多贫困群众靠艰苦奋斗摆脱了贫困,改变了命运:常年在外经商的共产党员王翠萍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群众吃上旅游“生态饭”;政法委岳雄伟担任驻青羊镇大渠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兑现了“全村一户不脱贫、坚决不撤离”的承诺;身残志坚的养殖“小能手”吴猛,凭着坚强的意志成了创业致富“标杆”;北耽车村村民付引风靠双手养活自己,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电商女孩”王亚妮回乡创业发展农村电商,让“山货”出山……

铺就“产业路”催开“幸福花”

平顺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摘帽的动力引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以“三大产业为主导、十小产业为支撑、特色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的脱贫图景徐徐铺开。

年4月,太行水乡赤壁悬流景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后正式开放,碧水清流、绿树婆娑,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成为当前省内最热门的网红景点。

“以前在山里种地收入低、没出路,年轻人都走了。现在县里有产业,村里有事干,他们都回来了,并且越干越有劲!”

“去年景区招人,我就报了名,现在家也顾了,钱也挣了,一举多得,心里真高兴。”90后姑娘李敏已经是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的一名业务骨干。

景区码头的两侧有众多摊位,阳高乡河南滩村党支部书记张任玲在左手边第一家卖手工面,天刚亮她就开始忙活,这会儿总算能消停片刻,但没眯多久,她就被一阵欢笑声闹醒,又一队游客找上了门。

“景区刚开业,我就在这儿卖饭了,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我带头先干,老百姓会慢慢跟着行动起来。”张任玲说。

赤壁悬流景区副总经理宋炜强说:“4月25日开园至今,景区已接待游客6.5万名,用工人数有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70%,随着项目的不断扩大,用工需求会更大。”

年以来(截止年4月),全县共接待游客.7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2万人次,综合收入40.87亿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青山绿水引来八方游客,也孕育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在东寺头乡管洞水村,村民们手指翻飞忙采茶。“因为疫情防控,大家外出挣钱不容易,但是采收连翘叶给公司做茶,活儿轻松挣钱也不少。”村民秦秋玉说。

“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应运而生,开启了特色农业升级提档新征程,平顺中药材产业被赋予了全新的价值和内涵。

年5月20日,山西省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试点项目在平顺启动,平顺中药材产业成为平顺脱贫攻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并成功创建全省首批道地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青羊镇老马岭村的刘军平乘借东风,引进先进的制茶工艺,研发打造了马跑泉药茶系列产品。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每一名采茶的群众20天收益多元,药茶产业大有文章可做。”刘军平开心地说。

同样乘上“药茶”致富车的还有山西天福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刘明伟,他们公司根据市场搞开发,将连翘茶叶做成了为绿茶、红茶、黑茶三个茶系,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山西药茶是块金字招牌,我们的产品做得好,这块金字招牌才能用得好。”刘明伟说。

目前,平顺药茶固定资产投入.5万元,初步形成了以以东寺头、虹梯关两乡镇为重点的连翘生产基地和以龙镇、佛堂岭为代表党参茶原料生产基地,生产各类茶叶27吨,总产值万元。

到年底,平顺中药材面积已达到62.76万亩,3.5万人口年人均药材收入达到余元,形成了全域化、差别化、规模化、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体系。

好生态,产出了好产品,好产品也搭上了电商销售的好渠道,电商让天南海北的消费者尝到了平顺味道。

年平顺县被评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短短两年间,平顺初步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电商网络平台,农产品从线上到线下“店”风四起、“电”路通达。

“这边是平顺4A级景区通天峡,被称为天然氧吧,我们的农产品都来自这样的绿色环境。”“县长小分队”既卖景也卖货,使劲浑身解数。

“留学期间,一直很思念家乡,平顺的人文风物、美景美食不应该只存在于平顺人的记忆里,要推荐给更多人认识平顺、走进平顺。”海归硕士李继新在镜头前游刃有余地介绍着,将平顺的农副产品推向了全国。

展台摆进农家院,镜头对准新农人,一支有“官方认证”的“县长小分队”和本土农民主播的“蚂蚁军团”,用自己的力量为农村电商发展贡献力量,平顺大红袍花椒、黑小米走进了更多的城市家庭,“平顺农谷”“平顺潞党参”等区域公共品牌被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熟知。

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当前,平顺县已实现覆盖全县、24小时往返配送、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网络。全县15个微商村,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13.4万农村人口,5.1万贫困人口从电商发展中受益。

平顺新能源产业态势强劲,今年2月,又一新能源项目——漳泽电力二期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绿色存量”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增量。

至此,全县新能源装机总量达到.兆瓦,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跑出风电光电项目建设加速度;个村依托光伏发电集体经济破零,余户群众稳获阳光存折。

平顺县结合当地群众的种植习惯和资源禀赋,“十小产业”遍地开花,走出了一条沿漳河岸摘花椒、西部台地种果蔬、东南山区刨土豆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精气神越来越足!

夯实“硬底子”民生“有底气”

年10月24日,龙溪镇庄和村村民陈红星搬进了易地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同兴苑小区。

“搬进新小区,交通、医疗、孩子上学都很方便,骑上电动车十来分钟就能到太子龙扶贫工厂,一个月也能赚来块钱!”刚搬进小区的陈红星高兴地告诉记者,和他一起搬进来的还有户名贫困群众,搬到这里的群众成了县城里的新居民。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平顺县实施了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5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助1.38万元;同步搬迁人口人均住房补助1.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的人均奖励1万元。

截至年,全县70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全部竣工入住,户1.22万群众喜迁新居。

民有所居,居有所乐。平顺县瞄准最困难的群众、最应解决的问题,统筹做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创业就业、改善住房等民生实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年2月18日,小区配套教育、医疗、卫生综合建设项目复产开工,同步配套完善的还有小区党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搬入新居的群众不仅享有同等的城市服务,而且在就业创业、就医就学等方面还享有更多优惠,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聚焦精准,坚持靶向施策。今年以来,平顺县紧盯剩余贫困人口,紧盯“三保障”与饮水安全,全面摸底排查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补齐短板、细化弱项,全力以赴做好群众脱贫后的“后半篇文章”。

“女儿以前在学校读书免住宿费,还有每年元的生活补助,上大学期间,享受一次性元的教育扶贫补贴,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东寺头乡桑家河村村民于长水告诉记者。

“控辍保学”满足适龄少年儿童“能上学、好上学、上好学、不辍学”,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生教育资助全覆盖,全县无因贫辍学学生。

“辛苦奔小康,大病全泡汤。”因病致贫是扶贫路上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自年以来,平顺县认真落实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保险”“三救助”“双签约”等健康扶贫政策,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于长水的邻居郭俊保告诉记者:“以前每年看病吃药就给家里添不小的负担,多亏参保了大病保险,去年年初我先后实施了两次手术,报销以后还能给家里省多元。多亏了党的好政策,给咱老百姓减轻了不少负担。” 

年,平顺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办好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到年5月全县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户;年,对55个采取集中供水点供水的村和旱井村实施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年以来,共完成县级公路改造.3公里、乡村公路升级改造.54公里,客车通到了每一个建制村,被交通部评为全国农村客运发展先进典型县。

“要不是政府牵头,今年打工都走不了,政府牵头为我们找车,交警、医疗队伍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也放心、安心。”来自平顺县龙溪镇的21名农民工登上了前往辽宁省盘锦市的首趟务工专车。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群众外出务工受到影响。年春节以来,平顺依托疫情防控台帐、大数据等手段摸清返乡,外出务工农民工人数,加强与用工城市沟通协调,开通企业复工复产“点对点、一站式”专线包车客运服务,保障农民工返岗就业。针对有困难或者不愿意外出的农民群众,重点引导在太子龙、振东制药、通天峡、太行水乡等企业、重点工程项目务工就业。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不辱时代使命,不负时代重托,切实为贫困群众服好务、护好航,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一定能够答好平顺脱贫攻坚“收官之卷”!(杨柳青宋娴张雨婷管保丽)

来源/今日平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