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注射液价格 https://m.39.net/pf/a_4345637.html
离开红旗渠源,我们先后走进了浊漳河河畔的几个传统古村落,看看春日的村庄的样子,同属平顺石城镇,相距不远,看似大同小异,却各有千秋,每一处走下来,都感慨万千,乡愁无限。
白杨坡民居
几个传统村落的共同点在于:都处太行深处,浊漳河畔,保留了传统建筑风格,依山就势,青石地基,青石板路,青石墙、石凳、石磨、石板岩屋顶、土坯房子,古风古韵,都有明清建筑遗迹,木雕、砖雕精致。鸡鸣犬吠,猫在跑,相对人烟稀少,偶尔看见老人,基本不见青壮年和孩童,古朴宁静有余,却少了点生机和活力。
白杨坡木雕
走过农耕文明,城市化日趋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谋求新的生活方式,追求更好的发展,孩子们也接受全新的教育,村子常住人口减少,这也是必然趋势吧。只是,别时容易见时难,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懂得那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也渐渐理解了“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时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人生真的有太多无奈,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所以珍惜每一个当下。
白杨坡石板岩屋顶
白杨坡坐落于浊漳河南岸的大山深处,“人工天河”依村而过。在新修的村口门楼登记而入,左手边墙上是二十四节气民俗画廊,右手边远远看见白杨坡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在云雾朦胧山的映衬下,小山村显得更加典雅别致,有点小小布达拉宫的架势,远看也有些形似碛口古镇的李家山。
村里排版介绍白杨坡有三项省级“非遗”项目,分别是“刮街”、“九曲黄河阵”、“传统棉纺织技艺”,虽然晚上转九曲黄河灯更有情趣,我们还是兴冲冲转了转,感觉一下。迷糊的我大白天也照样走错,稀里糊涂不知道怎样就比别人少走了一半路程,提前转出。之后,我们踏着布有苔藓的青石板路拾阶而上,沿着悠长的巷子转悠,慢慢走,静静看,去感受小村特有的魅力。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桑树屹立一角,历史年代不详,外观如同历尽沧桑,满脸褶皱的老人,执着地凝望守护着村庄,让人不由就想到《牛郎织女》中的老槐树,只是它没有开口,却无声地跟我们诉说着村庄的历史和过往。村里房屋墙上随处可见六、七十年代特有的标语、口号,极具怀旧感。逗比的我们竟然还在村边戏台上随性发挥,上演了一幕过后再看能笑掉大牙的荒诞无厘头闹剧。乡愁,有时是一抹淡淡的哀伤,有时也是一味清欢。
老桑树
走进白杨坡乡村记忆馆,那些农耕的器具,那些民俗的、旧时的东西历历在目,尤其看到竟然还有小脚老太太穿的三寸金莲的小鞋时,我的老奶奶立马出现在眼前,想起小时候跟她一个炕睡觉,早上替她梳头发,看她用长长的白色裹脚布一层又一层缠那畸形的小脚。我们常说,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偶尔走累了,或者鞋稍微不合适,走起路来,脚就难受。而那个时代,女人如果不人为把脚缠起来,会受人耻笑的,真正地削足适屐。好在三寸金莲的时代早已经成为历史。
那木质的织布机,每每在不同的场合看到,也会想起我姥姥,小时候去了姥姥家,时常看到她坐在那儿穿梭引线织布,妈妈家里好多粗布床单被里子都是姥姥织的。
更妙的是展厅里设计了一组农家时光,展示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生活节奏。随着图示,走进一家农家院落。置身其间,全方位感受乡村日出、日中、日落“一天里”的生活过程,体验一番过去没有手机、电脑、电视的岁月,乡亲们过着怎样一种充实而幸福的日子……
厨房里笨拙的饸饹床、旺盛的火苗、大大的铁锅,房屋内牌匾、镜子、桌子、旧相框……一切都是小时候见到的样子,仿佛回到了儿时奶奶家里。看着那些熟悉的老物件,忘情感慨时,猛回头,土炕上坐着一对老年夫妇,着实吓了我一大跳,刚准备打招呼,细看,假人。面前的簸箩里还卧着一只可爱的猫咪,忍不住过去抱抱,原来也是假的。
村前柏树青绿,村后杏花正艳,春暖白杨坡。村里浏览,记忆馆里徘徊,恍惚间,梦里不知身是客,在同伴的呼唤下,终于恋恋不舍离开白杨坡,去往下一个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