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修鞋匠乃是民间专门修补破损之鞋的手艺人,他们以修补破损旧鞋为生计。有的在街头巷尾摆摊设点飞针走线、缝补钉掌;有的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四处吆喝,招揽生意;总是低着头的他们虽不起眼,却闪耀着“工匠精神”的光芒。
“四季坐守尘埃里,笑看行人步态盈,修修补补四十年,污浊双手铸匠心”。在平顺农商银行东昇支行旁边,有个不起眼的修鞋小摊,附近来修鞋的人都热情地叫补鞋匠为李师傅。从日出至日落,风吹雨打,李师傅从不缺席。
皮钉、钳子、剪子、锤子……一应俱全的设备就是李师傅维持生计的家伙。耳顺之年的李师傅是平顺县城普通的补鞋手艺人。“他补的鞋子很结实,也很美观,本来已经坏掉的鞋子,他一补,又可以多穿几年。”老客户周女士说道。只见李师傅游刃有余地裁剪、纳线、粘胶、敲钉、整理,动作手法一气呵成,一双鞋子就在他的巧手下修缮好了。据李师傅讲,从毛头小子起,他就干起了这份不起眼的老行当,这一干就是四十年。
四十年的风雨春秋,李师傅在街头巷尾见证了平顺县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平顺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我这小小补鞋摊早已与平顺县城融为一体,一开始我就在平顺农商银行青羊支行那里摆摊,后来又挪了几个位置,但是都与平顺农商银行的网点相隔不远。”提起平顺农商银行,李师傅沧桑的脸上露出些许笑容,“农商行的服务最为周到,我们这个行当风里来,雨里去,一双鞋最多能挣几块钱,养家糊口很勉强,好几次我摆摊,农商行网点的工作人员看见我在,尤其是冬天,会暖心地给我端一杯热水,我尤为感动。”
近几年,在李师傅的辛勤努力下,他有了一笔小小的积蓄,说起这笔养老钱,李师傅首先想到了平顺农商银行,“农商行的服务周到,存款利息多,并且离家里近,我把钱都放在农商行了,我觉得很踏实!”李师傅自信地说道,“我还想着随后在农商行贷款摆个小门面,年纪大了,天气不好,自己腿疼的老毛病也会时而犯。”
几十年的兢兢业业都刻在他的双手上,双手布满茧、关节粗大,这些都是岁月的礼赞,是这个年代最能触动人心的见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鞋匠越来越少,可正是这样为数不多的人,映衬着当下极其珍贵的工匠精神。它承载的那份文化、凝固的那份记忆、保留的那段岁月,让我们久久难忘……
李师傅的事迹是很多中国老匠人的缩影,他们在社会各个角落里,沉默又坚定地散发着自己的微光,宛若繁星。他们靠着手艺吃饭,穿梭于大街小巷,做着不起眼的活计,甚至很容易被人们遗忘,但是平顺农商银行一直以来始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