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龙门山麓,始建于北齐,后唐及宋、金时期大规模扩建,现存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七十余间。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寺现存三进院落。山门(即天王殿)、大雄宝殿、燃灯佛殿、千佛阁(塌毁)四座主体建筑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各院两侧皆有配殿、厢房,廊庑环列。寺院两侧有方丈,禅堂、僧舍等,形成几座四合院布局。
龙门寺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是西配殿,这座西配殿建于五代的后唐同光三年(公元年),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明间设板门,两次间设直棂窗,殿内无柱,四椽栿通达内外。是我国现存已知唯一的五代时期悬山式建筑。
大雄宝殿,位于龙门寺的正中心,为北宋建筑,建筑在高台之上,总高为12米,平面呈现正方形,大殿整体的架构为14根立柱支撑,柱子的材质有木有石,前檐和四角6根八角方柱都是采用石材,其余为木柱。
殿内墙上的壁画,仅有少部分能从灰层脱落的地方露出画面。设色采用石青、石绿、朱膘为主,色彩艳丽。经过专家分析,极有可能是宋代建殿时期的原作。
龙门寺背山面水,集后唐、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筑于一处,汇集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与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