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百村我行我述12为有源头活水来源

北京哪家医院皮肤科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借用一句诗作为题目,因诗中含有平顺县一个村名——源头村。

源头村

“源头沟五里长,水击石头哗哗响。三步泉、五步源,龙门戏水传三江”。这几句民谣是说源头村自然风貌的,很契合“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意,也与它的得名有关。

从源头到上港村的一溜河沟中,处处有地下泉水流出,尤其是源头村界内大约五里左右河沟中泉眼更多,出水量更大。在村北龙门寺西南角有一股清泉,从山上石头缝中经龙口吐出,注入水井之中,清澈见底,水流不断,是为龙门八宝之一。因泉眼多,人们称这里是源头河的发源地,因此而得名叫“源头村”。按年数据:源头村有户,口人。

源头村,最早是在上高二年级的时候到过这里。那一年暑假和家在东庄村的同学一同来龙门寺玩耍,几个年轻小伙子从东庄村一路步行到龙门寺,进入石城镇西边那一个沟后就是从一溜河滩上行走,河滩里潺潺流水清澈见底,随便搬开一块石头,就有几只螃蟹急急地跑出。河滩边上的这个小村就是源头村,眼前即景便是村名。一晃,已是三十余年过往。

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那时家里孩子还小,心血来潮想带全家去平顺县石城镇的源头村沟里捉螃蟹。出市,车行不到两小时,就来在了源头村前的河沟里。只可惜,那条承载了我希冀的明净欢快小溪流也仅仅剩下一线了,时断时续,搬开一块石头,再搬开一块石头,也没有我说的螃蟹存在。孩子失望,妻子责怪,我的无奈。

中间又来过几次龙门寺,再也没有在源头村留步驻足,只是匆匆掠过,源头村已经没有我的牵挂了。那时,我并不知道我的无知。后来喜欢上了地方文化,才知道抗战时期的《黄河日报》曾在这里编辑出版,更有一份珍贵的《人民报》是在这里创刊,默默无言的小村庄还隐藏着这么大的秘密。

涅槃与新生

《黄河日报》(上党版)于年5月1日创刊,其名义上是牺盟会长治中心区主办,实际上是在抗日五专署内党组织的领导下编辑发行。在长子县阳鲁村创办后历尽劫难,一路坎坷,最后落脚在平顺源头村。在平顺源头村出版的《黄河日报》去掉了后缀“上党版”或“太行版”,直接以《黄河日报》为名,大约有四个月,于年4月底停刊。

《黄河日报》为什么突然停刊?有人说是因为前期是以牺盟会名义出版,而牺盟会又是打着阎政府的旗号,在“十二月事变”之后,和阎政府公开决裂,所以停刊。此说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年4月,牺盟会已经不存在了。

年3月,山西牺盟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沁源县召开,会议总结了牺盟会成立以来在山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要继续争取阎锡山合作抗日的战略方针,会后牺盟会即宣告结束。名义上的办报主体已不存在,停刊是肯定的。于是,“黄河日报”社和中共太南特委的“太南日报”社,以及太南文化教育出版社合并组成了“人民报”社,于年5月1日在源头村创刊了《人民报》。

《黄河日报》停刊,是凤凰涅槃,为的是新生。《人民报》作为中共太南区(晋豫区)党委的机关报在源头村以崭新的姿态重生。太南区(晋豫区),广义的范围即指太行山南部,包括白晋路以东,平汉路以西,长邯路以南的区域。《人民报》的创刊,融合了原《太南日报》《黄河日报》,社长张向一,党支部书记兼总编辑徐一贯,编辑、记者有赵树理、杜波、何微、肖里、秦春风、白浪等。

年1月,《人民报》由于形势变化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创刊到终刊历时八个月。年5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日报》创刊,并逐渐演变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刊时,这个名字不知道是否受到了《人民报》的影响,如果有,《人民报》可称是《人民日报》的源头。而《人民报》的源头就在源头村。

源头

《黄河日报》和《人民报》的旧址在源头村中一所清代遗留下来的寺庙建筑内,不知道是什么庙,问了村上两个年轻人,也说不清,直说村上就叫作“庙院”。从庙门的匾额“普及甘霖”四个字判断大约应为龙王庙或者在农村宗教信仰中主管播云布雨之神的庙宇。这庙和同村的龙门寺比起来,规模和名气都比较小,不太为人所知。

在村西北处有一座集六朝古建于一寺的国保文物单位龙门寺,名气就超大了,以至于源头村的名气都完全被龙门寺所掩盖。说起平顺县的古建筑,绝大多数人知道龙门寺,但要说起源头村,知道的人就要减半再减半了。无论媒体曝光率,还是游客数量,龙门寺都远远超出源头村本身。以源头村龙门寺等古建筑为代表的漳河谷地短短二十公里余范围内涌现出国保单位十余座,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关于文物保护的范本和很好的源头。

去龙门寺的游客,多数人会从源头村匆匆而过,只有很少的人停下来欣赏一下源头村。我这次来源头村,一是行走平顺村庄,一是追寻《黄河日报》《人民报》的踪迹。地址找到了,却进不去院子。吃了闭门羹,我倒觉得挺高兴。不能进去是因为这座庙正在进行修缮,而修缮工程的正式名称是“平顺县源头村中共太南(晋豫)区委机关报《人民报》社旧址保护修缮工程”,建设主管单位是平顺县文化和旅游局。

平顺县红色文化遗址很多,且很珍贵,但在最近山西省有关部门公布的《关于核定公布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的通知》中,长治市有62处荣登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而红色遗存大县平顺仅仅一处。造成这种结果,不得不说和平顺县对红色遗址的传承和保护不力有很大关系。现在看到源头村的这一遗址已经开始修缮保护,很是欣慰,但愿这也是开一个很好的源头,平顺县的红色遗址都能得到很好修缮保护,继而传承、发扬。

进不得院子,就在院子外转一转。“庙院”东边发现了一棵挂着红澄澄小果实的树,问了村民,知道这是源头村一带的特产——山萸,是一味良药。村里南阴北阳之山坡还长满了大红袍花椒树,夏秋之交漫山遍野摘椒人欢歌笑语,是源头村一大盛景。乡村振兴,首先要把乡村特产推出去,好在这一点做得比较好,山萸和花椒都不愁卖。

在“庙院”西边约五六十米远处一户居民家中发现了一大袋一大袋装着的花椒,这是一户专门收购外销花椒的经营户。在进院和户主攀谈的时间,来了一位山东的客商,要买花椒。看来有好货在,真不怕没客人来,也就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道理。

石城是平顺县的重要民俗旅游重镇,一个镇拥有多个国家传统村落,源头村处在石城镇到黄花沟传统村落聚集区以及到河北涉县旅游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不错,风景也很好。10月底召开的平顺县首届民宿发展大会上,源头村民宿项目进行现场签约。

源头村有特产山萸和花椒,有名胜国保龙门寺,有小桥流水人家特色风景,发展民宿正当时,也将为平顺县乡村振兴开一个好的源头。

小编,欢迎添加,探讨晋东南地区有关问题,或添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